芦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、 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,既耐寒、又耐热,从寒带到热带均能生长。但是温度对芦笋的生育、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,因此芦笋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温带地区。在温度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芦笋植株不休眠,一年四季不断生长,产量较高,不过由于温度偏高,呼吸作用旺盛,消耗养分较多。茎叶衰老快,嫩茎纤维多,品质差。冬季寒冷地区,地下部分耐寒性较强,-20℃下进入休眠期能安全越冬。芦笋幼苗可忍受-12℃的低温。种子萌发较适宜温度为20-25℃。土温达到10℃或**过10℃时,芦苇嫩茎开始抽发。15℃时嫩茎增多,但17℃以下易产生空心笋,在17℃-25℃的条件下抽生的嫩茎数多且品质较好,此时采收的嫩茎,多肥大细嫩,笋尖的鳞片包裹紧密。在30℃时嫩茎抽发量较多,生长速度较快,但此时嫩茎变细,易散头、易老化、苦味。 2、 光 芦笋是喜光作物,地上部茎叶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,以利于同化产物的制造和积累,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芦笋的生长发育。芦笋叶片退化靠拟叶进行光合作用,拟叶呈针状,要求较长的日照和较长的光照,才能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。 3、 水分 栽培芦笋应选择水源充足,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,才能满足芦笋高产的要求,芦笋的叶退化成鳞片,茎枝成针状似叶,且表面有一层蜡质,植株蒸腾量较小,芦笋还有庞大的根系,贮藏根内含有大量水分,可以短期调节水分不足。但由于芦笋吸收根部发达,戏水能力弱,因此过于干旱易造成芦笋减产。芦笋不耐涝,如果土壤长期水分过多,如地下水位过高,排水不良或常积水的地块,易使土壤中氧气不足,导致整株死亡。另外,若空气湿度过大,在遇高温,也易导致芦笋病害大量发生 。 4、 土壤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地下茎作物,有庞大的地下茎鳞芽盘和根系,根群发育十分旺盛,生理及呼吸作用都很强,同时芦笋根系具有吸收和贮藏双重作用。根系发育情况主要取决土壤性质,要促进根系的发育,必须选择通透性好的土壤,以土层深厚**质多而肥沃的腐殖土壤或沙壤土为宜。芦笋要求微酸性至中性土壤,PH值做好为5.8-6.7,不宜**过5.5-7.5的范围。